关于MAD,姑且是一些个人想法

大家好,这里是墨茶。

第一次在麦萌发东西哈,首先祝贺下网站的顺利建成。然后,毕竟是MAD相关的网站,那就姑且来聊聊MAD这个东西。

第一次接触呢,大约就是在我刚入站(阿B)那会儿。大概就是14年,我上高二。因为没有注册成某站会员,所以大概就是14年夏天接触到的。

对mad最开始的印象,就是当年看的无脑燃。而且当时正好是刀剑和喰种热度比较高的时候,也是我入宅时期。番剧大热嘛,自然免不了衍生二创。无论是当年的东方还是现在的方舟或原神。二创的火热衍生的剪辑类作品,无非杂谈和mad。手书毕竟周期在那摆着,就像鬼畜调音。门槛就那么高,制作时间又长,自然是费力不讨好。无论是MMD还是音MAD,或者是配音,搞笑剪辑。总体来说制作周期都不短。而且音mad更是小众中的小众。到现在为止,我看过的音mad应该都不过百。搞笑剪辑这类因为简单,所以作品也相对较多,但是比较容易同质化。何况题材限制,动画限制,时长限制。仅有少部分作品杀出重围,到达热门。

在当年某站还是二次元浓度比较高的时候,MAD类作品,因为制作周期可控,题材限制性小,制作简单,风格多样。更因为热门作品大家喜欢,所以MAD当时一度成为当时顶流。但是说到MAD,MAD自认为圈,MAD圈的风格却大不相同。

毕竟说到MAD,几个二次元平台必然是传播基础,Bilibili作为现在的顶头老大哥,自然是不得不以此为基础,来聊聊这个简单,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的MAD。

既然聊到无脑燃,那我就从一个观众到创作者的角度,由外而内的聊聊mad。

虽然感觉大家都懂,但是还是叠个甲。毕竟某站传统了已经,不叠甲不敢说话。我入站没某些人早,所以历史方面,如果有错,欢迎指正。至于环境或者认知方面,我只说我看到的,你可以讲你看到的。如果有争议,那就是你对。以上。

关于MAD,姑且是一些个人想法

无脑燃的大热,不知道是抓住机会,还是有人从中撮合。B站举办了唯二一次的BiliBili 2016MAD大赛。我看到了让我改变对mad看法的作品,艾尔十六的次元聊天室,你永远不知道电脑对面和你聊天的是到底谁【MAD大赛2016】,本以为只是切画面的玩法,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东西。让我对这个名为『MAD/AMV』的神奇事物产生好奇,从而开始疯狂的看,构成了我MAD列表50%的mader关注量。截止目前,阿B上的Mader的关注数为139人,大概就是个60-70人左右。

而接下来实际上的第二个作品,我就碰上了带佬。那就是【综漫燃/夜愿/AMV】Last ride of the day 暗猫的综漫燃,和之前的感受差距不大。姑且当时还是看完了的。这个作品影响确实不大,但是重要的是另一个。阿B的牌面作,炮姐 才是让我认识到这位名为暗猫的mader。因为刷的越久,看的越多。而炮姐作为当时刚补完没多久的阿宅来说,吸引力巨大,而且当时弹幕墙成型,巨量的弹幕涌来的感受,只能说一句上头。

至此,算是认识mad,后面就没啥好说的了,就是刷刷刷。看了将近3年mad,只能说审美拉起来了,但是技术没有。直到后面接触到“组”这一专有名词,和“MEP”这个,当时的我完全理解不能的缩写。后面因为当时也比较闲,又买了电脑。姑且算是时机比较成熟了,然后就自己开始研究怎么做剪辑,一来是mad确实是有我想要的东西,另一个就是各个up的精彩表现,不由得让我也燃起来了!当即决定成为一名up主,开始咕咕咕的旅途。

初学者对于完全不理解的事物,确实是掌控力不足。但是咱没吃过猪肉,但是见过猪跑啊!有样学样的开始准备素材,准备软件,并定下了三个月色真美作品的Flag。第一个作品,在完全懵逼的情况下,用了不算简单的绘声绘影。硬熬了7天,端上了一碗,姑且算是努力的果实的成品。但是因为学习和工作原因。鸽了一年,19年初,再次拿起剪刀。做出了第二个作品。接着,做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努大力,改大向的作品——崩三的最后一课剪辑。刚开始用绘声绘影做了一遍,导出,用万兴神剪手(喵影)改了第二遍,加了音效,做了文字。改了好多自己觉得不适合的地方。第三遍是投稿之后不满意,回炉再改。其中零星小改不提,从做到发,用了一个月。这也是第一次正视剪辑的作品,在我看来,可以算是出道作了。后面零星做了不少,然后由Ame接触到圈子,打了比赛,进了组。

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,由组员到副组长,由副组长到组长。成为了一个,不算称职的MAD组组长。期间虽然看了教程,也只有简单的pr教学,仅仅学会pr基础。虽然很难接受,但是到21年年末为止,其实我真的只会基础。不过基础的是软件操作,镜头衔接,音乐节奏已经不能算会一点点了。虽然有自夸成分在,但是我对于相当一部分作品,姑且还是有能力超越的,当然,仅限于不加东西的纯剪。

关于MAD,姑且是一些个人想法

当然,聊mad不能单聊mad。我的经历决定了我对事物的看法,自己的理解,自己查的资料。看过的文,刷过的评论区,暂停过的弹幕。都成为了一点精神粮食供养自我认知和三观形成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光讲我自己,那mad认知呢?其实上面就算是一个mad屁都不懂的新人入坑的心路历程。mad的认知,没人提问的情况下,就只能聊到哪说到哪了。就像,从我看来。做MAD本身就是乐趣,却有人像是工作,有人像是自己的人生。我自认大可不必,人生有梦,各自精彩。MAD成为亚文化的一种标志本身仅代表的是对二次元的美好向往,小众文化传播力度大其实本身有迹可循。一来站内对此事物喜爱人数足够,二来则是氛围够好,能够给个人up足够的支持。入坑之后嘛,算是理解了MAD为啥能分圈······

首先,圈外人对这个的态度,其实很简单。就像泛式说的,你给我喜欢的角色和好听的音乐,我给你推荐硬币收藏。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转过来这个弯,认为只要我做的够好,就一定有人看。这种想法本身没错,但是,就像是近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,大家乐呵呵的节目,你让我哭。你说人家会买你帐吗?肯定不会啊!我看视频多数时候用来放松的,你让我哭,让我难受,一般来说大多数都不会认同吧。说到底,我只是来看我喜欢的角色,喜欢的动画,喜欢的游戏。让我感受到喜欢,而不是做些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。近一年以来,倒是看到了不少技术力很强的视频,但是都缺少一股劲儿。看的表达的话,就是没有在表达情绪,而是完成目的;作品无疑很好看,但是中心是空的。就像吃了一根并不甜的棉花糖。我不是因为棉花糖而去吃,而是因为它是甜的棉花糖而选择去吃。

作品做的好看,但并不代表有内核。其实感觉上是我看作品的一个指标,我可以看作品他的技术力不强,但是我很难接受为了做而做。工作上是这样,虚拟向的作品也要这样吗?我不是很能理解。

说起质量问题,想起来封面标题,和质量问题一样,但是又不太一样。标题封面,本身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存在。其实我认为本身并不存在对错关系,它会成为你宣传自身的一个窗口。无论好坏,能用作品说服对方才是最重要的,所以,我觉得适当的营销自己和运营自己的账号,本身就是可取的手段。

记得之前在自己办比赛的时候,提过一个建议。大致就是,比赛嘛,会有很多稿子。本身质量虽然参差,但是也相比于很一般的作品还是很好的。那不如就大家搞点封面标题党,给自己冲冲流量嘛。不过却有一部分人反对,虽然大致能猜到反对原因,但是我还是很推荐大家去营销和运营自己的账号的。毕竟,比赛拿奖励那是有经验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,而流量,则是大众对某件事的认可。虽然,无法否认某些事情已经导致网上“会说话的少数”占据的相当的舆论阵地。但是我相信,好的作品一定会闪闪发光的。但是,不能单纯地将自己列为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其实“酒香很怕巷子深”。因为巷子深到一定程度,酒香其实已经穿不出去了。而大多数酒馆都会在会被发现的角落。而不是孤芳自赏,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了?

毕竟拥有足够的流量,才能给予作者最大的动力创造下一部作品。就像,你拥有崇高的理想,伟大的使命。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,而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:一根木头易折断,十根木头难折断。还是要拥有足够的支持者才能完成伟大的使命。

感觉做了一场没啥用的心灵鸡汤呢,说完封面标题做作品态度。其实更想聊聊新人呢,对于新人来说可能就是入坑和自学,也有可能会出现拎不清的情况,负面情绪输出会比较明显,毕竟做片子本身是很痛苦的嘛。

首先是入坑,其实入坑就很好理解嘛,无论你是否在不在所谓圈里,只要你做了。其实你就可以算作是入坑了某物。而当你放弃的时候,无疑宣誓了自己的退坑,本身界限其实挺模糊的。也有人会觉得入坑就是入圈,其实大错特错,某些时候我其实不推荐新人入圈。一来感觉多数时候,圈内风气很差,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深受其害,说话神皇神皇的,其实就挺离谱的,还有很多时候会迫害某人,甚至当事人并不知情,或者并不乐意,当然不否认有人乐在其中。然后就是莫名自闭,很多时候如果是现实中的也就罢了。很多时候因为自己太菜,然后传播负能量其实也不是个好现象。

二来,圈子的认同感对当UP主,并非全然有益。在承认一种价值观的同时,也在否认与之对应的另一部分价值观。就像前文所言,无非变得固执不懂变通,死板的认为质量为王之类的。但是其实做视频作者是需要相当程度的变通能力,蹭热度,放得开,都是很重要的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开始决定成为一个MAD作者或者是其他作者后,要做的事无疑就很简单了,那就是坚持。坚持作为成功的先决条件,无疑是很重要的,虽然比不了工地搬砖,但是做mad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,就像自黑一般,因为mad作为一种爱好的同时,也具有着相当程度的专业性,而且前人的经验,无数pv作者,3D作者,竟有相当数量的人有mad经历。其专业程度而言,学完剪辑就挣钱的人大有人在。

所以学mad,一定摆好自己心态,你的对手可能并不是爱好者,而是饭碗。保持积极的心态,反而是很重要的事。所以举办过相当数量的MAD比赛的主办方和mad爱好者而言,并不推荐去过多的打比赛。聊到这里那就聊聊比赛,我是19年入坑嘛,19年中期就找到小伙伴一起准备比赛,他主催我策划,姑且开始了一场算是内部比赛。后来又开始第一届正式,因为各种原因分道扬镳,然后进组之后,帮忙了两三个比赛,又帮忙筹办自己组里比赛。姑且算是经历,先说一下。在比赛过程中,因为本身我个人举办比赛的培养目标是新人,但是新人其实在入圈后都是相当自卑或者说自闭的。当然不乏一部分爱热闹的积极分子,但是相比积极分子而言,绝大多数mader新人都是比较自闭的。

而自闭的原因也很简单,比赛竞争激烈。从而导致落差很大,因此心态爆炸的人数不胜数,包括我自己本人在内,但是我姑且算是改变目标,既然比赛太卷,那倒不如只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好了嘛,由此抽离出比赛怪圈。比赛的话,如果说奖励是第一竞争力的话,其实另一大竞争力,就是想看看自己斤两。因此大部分人全力以赴,从而由上至下开始自闭挑战2.0。这一方面参与比赛的一部分人,应该相当有发言权。我认为比赛生态较好的环境下,每年比赛最好不超过2场大型祭典,三个月内有一场不大不小的比赛。中间夹杂一个或者两个小型比赛。也就是将近十场左右的量。现在的话,一个月内就有将近3场比赛,三个月内有7场大小不等的比赛。同一个月内最高在线比赛高达8场。这还是所有情况都不算贺年祭的情况。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两场小比赛的量级,着实令人汗颜。

而打比赛的人员,综合算进去也不过300人,以咕咕率最高的比赛(报名无压力)的随意为例,我印象中的最高纪录是340+的人数,大概就是极限参与比赛的人数了。而一个赛事能拿到400人,就算是相当大的比赛,上一个是TOS,然后是风华和B站的合办。而今年的随意,虽然还没有公布名单,但是大概也就百人到200左右。即使是随意,也因为强度比较高报名人数骤降。近两年相当多比赛停办,加上另外数量的比赛填补空缺。导致比赛量虚高,人数却是比前些年骤降。交稿率也低的可怕。不仅导致竞争压力大,稿子质量其实反而下降不少。不知是比赛量太大,还是动画不够给力。与前些年相比,动画MAD数量也下降不少。

姑且而言,良好的竞争才能进步嘛。但是比赛太多其实是会很累的,虽然有心希望整合,但是人少言微且希望看过的同好们,尽力一下。

说道比赛,就少不了比赛举办方。而“组”这个单位,成为了相当比赛的举办方,那接下来,就来聊聊,重要也不重要的“组”。

说重要在于,很多人(包括我)在内认为在组内是可以学到东西的。说不重要则是,毕竟是网络上的同好会一样的存在。人与人的联系无疑会降低很多,前辈跟我说的是这种松散的结构支撑不了很久嘛,但是我姑且还是相信人与人的联系的。

组的构成,构建了一套由下而上的社区,组内环境会让环境发生变化,组的存在也成为了含金量的代名词(当年,现在嘛,因为不在外面,所以不对此评论)。进入某组,去认识喜欢的作者,也成为了某些mad小白的首选之路。而某段时间,组变成了团体的代名词。代表了某一个团体吗?其实变成组长后,我改变了这种想法。

组的存在是社团同好的小群,用来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。我想,前辈创建“组”的目的一定不是去成为团体去竞争什么。而是作为一种学习和共同进步的交流场所,而我认为“组”更像是一个班级,进班级则需要一定的知识,不仅可以用来和同学交流,还可以教给同学。组的配置也很简单,组长和副组长,不就是班长和副班长嘛。大家一起交流,所以不要太过高看这种虚无缥缈的优越感。因为努力提高自己,永远都是最重要的。进了某组可以当做对你实力的认可,但是呆着舒服无疑反而是很重要的。就像,其实我虽然很想挽留,但是你既然决定离开。那么我不会多说什么的。

emmmmmm,感觉到这里就差不多了。我不是一个很会分享知识的人,所以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。希望能对你认识mad有一定的帮助。这里是清香墨茶也是阿B的墨茶233。感谢你收看本篇文章,期待下次相遇!诶嘿!

音乐信息:
视频素材: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1. 荷加

    终于码完了不容易!

  2. 荷加
    荷加给作者打赏了🥕1
  3. 神锋Sword

    哇,码字辛苦了,谢谢分享awa
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